搜新网

搜新网

ARK虚拟币豪华包装背后,竟是“空气代码”和伪造团队!

防骗君 117

ARK虚拟币豪华包装背后,竟是“空气代码”和伪造团队!...

ARK暴雷前夜!起底“国际大盘”的百万骗局,散户别再做接盘侠!

最近,好几个读者私信问我:“神恩,ARK这个项目你看靠不靠谱?宣传得挺猛的,说是下一个百倍币。”

我赶紧去扒了扒这个ARK,不扒不知道,一扒吓一跳。这又是一个包装精美、专门坑散户的“国际大盘”骗局!

今天我就用最简单的大白话,给大家戳穿ARK的华丽外衣,看看里面到底藏着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。

01 骗局标配:豪华团队全是“演员”

任何一个靠谱的项目,团队成员的信息都会在多方渠道得到交叉验证。而在ARK这里,所谓的“团队”几乎完全是自说自话

GitBook上的“Team”页面列出了几个名字,RootData也原封不动地搬过来,看似“多平台一致”,实则是同一个模版的自我复制。真正的独立第三方报道、数据库验证、工商登记,全都查不到。

尤其是被项目反复拿来当“招牌”的Carmelo Ippolito。他的名字几乎只存在于项目方自家GitBook、RootData条目和少量PR通稿里。

没有任何主流财经媒体、研究机构、甚至开发者社区能证明他在ARK的真实身份和贡献。这种“只在自家渠道出现”的团队人物,更像是为了包装而 “设定”出来的角色

更耐人寻味的是他的社交媒体账号@Carmelo_IP。这个账号直到最近才开始高频活跃,翻看时间线,前面几百条内容,几乎清一色是转发OlympusDAO、DeFi相关的新闻和资料。

他在短时间内用“疯狂转推”的方式,制造出一种“我一直在深耕DeFi领域”的假象。这种操作在币圈打假的经验里并不陌生——它叫做 “先冷启动账号,再用热点贴身份”

一个账号即便每天转发上百条行业新闻,也不能说明他写过哪怕一行代码,更不能证明他参与过协议的设计。对散户而言,这样的人设包装,证明的只是团队会玩社媒运营,而不是项目真的有实力。

02 虚假背书:顶级基金投资?查无实据!

ARK在PR、官网、RootData等地方一直宣称“Morgan Crest Web3 Foundation是战略投资者/领投方”,听起来很震撼。但我们追查后发现,这“豪华”背后的真实性极度可疑

我们查了Lido Finance的官方公告/Crunchbase等资料库,从未见到“Morgan Crest Web3 Foundation”出现在其投资者名单中。Lido的白皮书/融资新闻里都没有它。

Berachain、Frax Finance和Bittensor的情况类似:它们公开的融资条款、支持方列表中不见Morgan Crest。若连公开披露项目方都没提,就意味着这所谓“投资方”的说法至多是“被宣称”的,不是“被确认”的。

更值得注意的是,Morgan Crest官网的Portfolio页面虽然列这些项目名字,但并没有给出具体投资金额或资金交付证明,也没有披露对这些项目的股份百分比或协议类型。

没有这些关键细节,所谓“投资”属性非常模糊

03 时间线漏洞:2023年成立?2025年才冒头

RootData上写着:ARK成立于2023年。可问题来了,它所有的公开对外发声,包括GitBook、Medium、官网更新,都是从2025年6月以后才集中上线

如果真的是2023年成立,为什么整整两年没有任何社交媒体记录、代码仓库更新、融资新闻?这和正规项目的成长轨迹完全不符。

更像是一个“临时搭台子”的空壳团队,突然间披上“2023成立”的外衣,用来刷资历、骗新用户的信任

04 审计漏洞:“全链审计”不过是障眼法

ARK的宣传里,整天大喊“全链审计通过”,听到这话不少人还以为他们上的智能合约都被查遍了。

可事实是,CertiK只验证了两份合约(TransparentUpgradeableProxy + ARK token),并没有包括资金池、治理合约、代理权限类合约。而Cyberscope扫描结果还表明这些合约仍是可升级、有权限控制的状态,说明审计并没有真正封锁后门。

一句话:他们把“扫了代币合约”硬包装成“安全全链统统OK”,就是赤裸裸的空审计套路

这就像买房子,只让人验了灯泡,却跟你说“整栋楼通过安全检查”。结果呢?这栋楼的地基、承重墙有没有裂缝,你完全不知道。一旦出问题,投资者的钱就直接埋在里面。

05 数据平台:如何成了骗子的“帮凶”?

在币圈里,数据平台的使命原本很清晰:做投资者的眼睛。无论是项目的融资情况、团队信息,还是技术进展,都应该通过第三方数据库来交叉验证,让散户能避开最危险的陷阱。

可惜,RootData在实际操作中却越来越背离这个角色。它一方面打着“数据权威”的名号,另一方面却把平台变成了项目自说自话的展示柜。结果就是:信息越堆越多,真相却越来越模糊。

最典型的案例就是ARK。在RootData页面上,ARK的团队成员被列得整整齐齐。但仔细一查,这套名单和ARK自己GitBook里的一模一样,没有任何第三方验证。

换句话说,RootData并没有去交叉核实这些人物的真实性,甚至连“独立出处”的标注都没有。结果就是,项目自己随便写,RootData直接照单全收

团队问题还不是最严重的,更夸张的是投资方。融资机构堂而皇之挂着Morgan Crest Web3 Foundation——这些我们调查后都发现严重存疑。可RootData没有任何提示、也没有独立验证。

结果就是用户以为自己看到的是“第三方权威来源”,实际上只是“项目自说自话的二次包装”。

06 神恩教你三招识破虚拟币骗局

看了ARK的案例,可能很多新手会问:那怎么才能避免上当呢?我给大家分享三个实用技巧:

第一,查团队背景的真实性。不要只看项目方自己写的介绍,要去LinkedIn、GitHub等平台核实成员的履历和作品。如果一个人只在自家宣传中出现,其他地方查不到,那大概率是包装出来的。

第二,验证投资方 claims。真正被知名机构投资的项目,通常能在投资机构的官网portfolio页面、主流财经媒体报道中找到证据。如果只有一个名字,没有具体金额、没有独立报道,那就要高度警惕。

第三,看项目时间线。一个真正从2023年就开始运作的项目,不可能等到2025年才集中发布所有宣传材料。正常项目会有持续的活动记录、代码更新和社区发展痕迹。

07 记住: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

币圈有句老话说得直白:“你看中的是人家利息,人家看中的是你的本金!

诸多案例一再提醒,回报率明显高于行业或者银行理财、投资利息的,大多是超高风险甚至诈骗行为。然而,很多时候,这些提醒往往被当成耳旁风,投资者最终吃亏上当。

骗子们最擅长的就是包装。他们利用区块链、数字货币这些普通人不太了解的新概念,编织一夜暴富的美梦。

就像那些打着“区块链”旗号的传销组织,他们伪装成区块链科技公司,以所谓虚拟货币投资专家的名义到处开免费培训班,拉人头煽动公众抓住所谓的投资机会。

坚持树立合理的财富观,认清各种“资金盘”、“虚拟货币”的网络传销套路,努力做一个聪明的投资者。

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,请分享给更多朋友,避免他们成为下一个受害者。记住,在币圈,安全第一,盈利第二

项目群
全网新项目分享交流群
扫码进群,获取最新项目资讯

文档于: 2025-09-19 14:30 修改

标签:ARK

发布评论 条评论)

  • Refresh code

评论列表

2025-09-19

ARK虚拟币豪华包装背后,竟是“空气代码”和伪造团队!...

2025-09-19

ARK暴雷前夜!起底“国际大盘”的百万骗局,散户别再做接盘侠!最近,好几个读者私信问我:“神恩,ARK这个项目你看靠不靠谱?宣传得挺猛的,说是下一个百倍币。”我赶紧去扒了扒这个ARK,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