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新网

搜新网

24天开发100+工具7天变现四位数,他是怎么做到的

meimei 173

24天开发100+工具7天变现四位数,他是怎么做到的...

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中,信息更迭以及AI工具变化的特别快,本文作者@深圳小王子从迷茫内耗到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

最后成功抓住机遇,一周内就谈下了一个四位数的大单,也许相比更优秀的大佬来说这个收益不高,但对于他来说已是成功前进了一大步

有时候我们低估了热爱的力量,有时候我们也低估了自己的能力,他的经历是AI时代个人成长与变现的缩影

无论你是AI领域的新手,还是寻求个人突破的创业者,这篇文章希望能够给你提供灵感和实用的策略。

01

一个普通程序员的破局之路

从迷茫内耗开始

前言

大家好,我是深圳小王子

今天这篇文章,我想跟你聊聊我自己的故事,一个普普通通的程序员,是怎样在 AI 这波浪潮里

从一开始的瞎模仿,到后来咬着牙坚持,最后靠着搞个人 IP,把整个赚钱的流程给跑通了。

我刚进社群的时候,也是啥都想试试,AI 视频、AI 绘画、AI 代码,一通乱搞,结果屁用没有

直到今年 5 月份,我才下定决心,专心搞AI 编程这个方向。

后来我干了件现在想想都觉得疯批的事儿——24 天里,我硬是做了 124 个 AI 小工具

也就是靠着这股疯劲,才让圈里的朋友第一次真正认识我,开始觉得“诶,这哥们儿靠谱”

你猜怎么着?就是这份信任,给我带来了想都不敢想的机会——后面短短 7 天,我接了超过 7000 块的商业订单

下面,我就把我如何一步步从埋头做产品,到打造个人IP,再到建立信任,最终成功接到订单的完整路径,掰开了、揉碎了讲给你听。

我希望自己踩过的坑和总结的经验,能给同样在探索AI变现、想做个人品牌的朋友,一份可以直接参考的实战手册。

我的工作

在投身AI浪潮之前,我和大多数程序员一样,过着不好不坏的日子

每天的工作是产品提需求、我来实现;测试提Bug、我来修改;周旋于开不完的会议之间,感觉生命都在被慢慢消耗

别看我各种开发框架用得飞起,在团队里也算个解决问题的小能手,但我心里清楚,自己不过是庞大机器上一颗随时能被替换的螺丝钉。

抬头看看,35 岁的坎儿就在那儿立着;再看看身边,全是比我年轻、比我还能卷的后浪

那个看不见的天花板,压得我喘不过气,对未来焦虑得不行。

后来,ChatGPT 和 Midjourney 一下子火了,我第一次感觉到了那种时代要变天的震撼

我花了一整个周末,就跟 ChatGPT 聊天,让它帮我写代码、写文章、写小说。我彻底被它的强大给搞懵了,但紧接着,后背一阵发凉。

它都能写基础代码了,那刚入行的程序员是不是要没饭吃了?

它的学习速度是我的几百万倍,我辛辛苦苦熬夜攒的这点经验,还有个屁用?

如果我现在不学 AI,是不是很快就要被公司优化了?

这种又兴奋又害怕的心情,搞得我那段时间天天自己跟自己干仗,内耗得不行

为了不被时代扔下车,我开始跟疯了似的学习,我就像一块海绵,不管三七二十一,市面上所有关于 AI 的东西都往脑子里塞。

AI 绘画: 我屁颠屁颠买了 Midjourney 的会员,天天研究各种咒语(prompt),做梦都想成为 AI 艺术家。但很快我就发现,自己半点美术功底都没有,画出来的东西除了那些看腻了的美女帅哥,根本没自己的风格,更别提卖钱了。

AI 写作: 我学了一堆 SOP 写作法,想去做自媒体、写公众号。但真对着一个空白文档,我还是一个字都憋不出来。我一个搞技术的,哪儿会什么情感表达、讲故事啊,写出来的文章干巴巴的,狗看了都得摇摇头走开。

AI 视频: 我又试着用 AI 工具搞视频脚本、配音、剪辑,想做个知识博主。结果发现,每个环节都是个技术活儿,东拼西凑搞出来的视频,连我自己都不想点开看第二遍。

那大半年,我就像个无头苍蝇,在 AI 的各个领域里到处乱撞,还参加了十几场线下关于AI的分享会。

我花了那么多时间和精力,结果呢?连个能让我扎下根、看到点儿希望的方向都没找到。那种感觉,就跟失业后玩儿命投简历,结果全都石沉大海一样,太无助了。

真正的转折点,发生在一个深夜。我又一次搞 AI 写作失败后,整个人都快虚脱了。我问自己:你到底擅长个啥?

答案明摆着:我最拿手的,不还是写代码吗?

我一下子醒过来了。我不该去追那些我根本不擅长的东西,我应该琢磨的是:怎么用 AI,来武装我最牛的武器——代码?

那时候,AI 编程、AI 智能体这些词开始冒出来。我看到有人用 AI 辅助开发,效率翻了好几倍。

也看到有人用 AI 做自动化工具,以前要好几天才能干完的活儿,现在分分钟搞定。

我明白了,我的战场,就应该是 AI 编程。

于是,我放下了所有乱七八糟的想法,不内耗了,把所有精力都 all in 在了这一个方向上。

02

24 天 124 个工具的疯狂挑战

开始挑战

当我一门心思扎进AI 编程这条路后,又遇到了一个新问题:我做了东西,怎么让别人看到我?怎么让别人相信我?

我学到最重要的一课就是:信任,是所有生意成交的基础。而你的作品,就是建立信任最硬的石头。

于是,我决定用一个最笨但也最猛的方法,来打造我的个人 IP——我公开立了个 Flag:24 天,亲手开发并上线 124 个 AI 小工具。

我做这个决定,不是为了炫耀技术,这就是一次我精心策划的个人品牌启动计划。目的有三个:

对外:让大家一下子就记住我。 当别人还在讨论 AI 能干啥的时候,我已经做出了 124 个应用。这个数字本身,就特别有冲击力,能让“深圳小王子 = 一个执行力爆表的 AI 开发者”这个标签,死死地焊在圈里朋友的脑子里。

对内:逼自己一把,野蛮生长。 每天 5-6 个工具的强度,逼得我必须用最高的效率去学、去做、去上线,把 AI 编程的整个流程,在最短的时间里摸得滚瓜烂熟。

着眼未来:为自己建立一个强大的案例库。 这124个工具,每一个都是我能拿得出手的实战作品。将来无论客户提什么需求,我大概率都能从这个案例库里,找出一个类似的项目来证明:这东西,我做过,我懂,我专业。

那个过程是真的苦,我几乎把所有业余时间都砸进去了,周末通宵都是家常便饭。

但每当我发“今天又搞定 5 个,总共完成 XX 个”时,就会感觉又离目标近了一步,继续加油

最后,当我搞定第 124 个工具时,我收获的不只是一个作品集网站,更是一个清楚、可信、独一无二的个人 IP

也正是这个 IP,给我带来了后面所有的生意。

我的高效工具链与实战复盘。

为此,我搭建了一套属于自己的高效工具链:

核心AI伴侣:Cursor,我的主力编程工具。

后端技术栈:Python + Flask。Python是因为它丰富的AI生态,而Flask则能让我最快速度搭建起后端服务。

前端技术栈:NextJS。它对独立开发者非常友好,几分钟就能生成一个可交互的页面。

快速部署:Vercel。从GitHub一键部署,让我彻底告别了服务器运维的烦恼。

项目管理:飞书。我用看板清晰地管理着124个工具的开发进度。

为了让大家有更直观的感受,我复盘一下其中**“全网热点新闻聚合器”**的诞生过程

这个工具的需求很简单:我不想每天打开好几个APP去看热搜,就想在一个页面里全部搞定

需求: 每天需要打开好几个网站(微博、知乎、抖音、百度)才能看完热搜,很麻烦。我想做一个页面,把这些热点聚合在一起。

第一步:用 AI 生成核心后端代码 (用时 30 分钟)

我打开Cursor,新建一个app.py文件,然后对AI下达了第一个指令:

# 角色

你是一位精通 Python 爬虫和 Web 开发的专家。

# 任务

我需要你编写一个基于 Flask 的 Web 应用。这个应用需要包含 4 个 API 端点,分别对应:

–weibo:抓取微博热搜榜的 TOP10,返回 JSON 格式数据,包含排名、标题和链接。

–zhihu:抓取知乎热榜的 TOP10,返回 JSON 格式数据。

–douyin:抓取抖音热榜的 TOP10,返回 JSON 格式数据。

–baidu:抓取百度热搜的 TOP10,返回 JSON 格式数据。

# 要求

– 使用 Playwright 进行网页抓取。

– 注意处理可能出现的网络请求错误。

– 代码结构清晰,注释完整。

AI在大概3分钟内,就生成了完整的 Flask 应用代码。我只需要根据每个网站的实际 HTML 结构,微调 CSS 选择器,后端就完成了。

第二步:用 AI 生成前端界面 (用时 30 分钟)

我新建一个frontend.py文件,准备用 Flask 来构建界面。

# 角色

你是一位精通 Python Flask 的前端开发专家。

# 任务

我需要你编写一个 Flask 应用。这个应用需要:

– 页面标题为“全网热点聚合”。

– 创建 4 个标签页(Tabs),分别命名为微博、知乎、抖音、百度。

– 在每个标签页中,调用对应的本地 API(例如:http://127.0.0.1:5000/weibo),获取数据。

– 将获取到的热点新闻,以带链接的有序列表形式展示出来。

– 添加一个刷新按钮。

AI 同样迅速地生成了前端代码。我只需要运行这两个 Python 文件,一个功能完善的热点新闻聚合器就跑起来了。

第三步:调试、优化和部署 (用时 1 小时)

剩下的时间,我主要做了:

处理反爬: 发现某个网站直接请求会被拒绝,于是向 AI 求助,它告诉我需要在请求头里加上User-Agent来模拟浏览器。

增加缓存: 为了避免每次刷新都去重新抓取,我让 AI 帮我增加了一个简单的缓存机制。

一键部署: 我将代码推送到 GitHub,然后在 Vercel 上关联仓库,点击部署,几分钟后,全球用户都可以访问我的这个小工具了。

就这样,一个原本可能需要一天开发时间的工具,在 AI 的深度辅助下,2 小时内就从想法变成了现实

我将这个模式复制了 124 次,虽然过程极其辛苦,但我的信任高墙也随之建立。

03

我是这么琢磨赚这个钱的

如果说前两章讲的是我干了啥,那这一章,我想跟你聊聊我是怎么想的。我心里到底是怎么挣扎、怎么开窍的

这部分内容,都是我跟一位前辈真实聊天记录里悟出来的,比任何方法论都更能让你看清一个普通人是咋在 AI 浪潮里找到自己位置的。

第一步:找不着北?那就先学别人走路

刚决定死磕AI 编程的时候,我其实特别慌,脑子里一片空白。我能想到的最笨、也最直接的办法,就是模仿

我在圈子里找到了一位已经做出名堂的前辈,开始像素级地研究他——看他的个人博客怎么搞,付费社群怎么玩,甚至连他文章怎么排版,我都学。

我专门跑去请教他,说我准备先模仿他的模式跑起来,他非常大方地告诉我,让我尽管用,并点拨我:先用内容吸引流量,再用流量实现变现

这句话给了我一颗定心丸,也让我彻底想通了:在起步阶段,模仿不是抄袭,而是最高效的学习方式。

于是,我不再纠结,马上开干。我搭了个个人网站,取名fuyeai,意思是“副业AI”,然后就开始玩命地更新 AI 小工具。

第二步:有了流量,咋办?

在我那个24 天 124 个小工具的挑战搞得火热的时候,我的网站和社交媒体开始有人关注了

这时候,第二个问题来了:有了流量,是应该马上搞个贵的课程卖,还是应该继续攒人?

我当时特别上头,一度想直接搞个高价的服务出来。但还是跑去请教了那位前辈,他一句话就把我给点醒了:前期别把劲儿花在搞重度服务上,不划算

他建议我,先用一个便宜的陪伴群把最认可我的这波人接住。

这个群的目的不是为了赚钱,而是为了筛选出我的核心用户,一边给他们提供价值,一边也给我未来的高价产品攒下第一批铁杆粉丝。

关于定价,他也给了我一个黄金法则:可以涨价,但降价会很麻烦

于是,我立刻调整策略,搞了个付费星球叫“AI 编程实战避坑圈”,门槛低到离谱——39 块钱。

这个决定在当时看好像亏了,但事后证明,它为我后来接大单、搞社群裂变,打下了最坚实的基础。

第三步:玩命干活和第一次变现的恐慌。

路线定下来之后,我就进入了疯狗模式。付出很快就有了回报。

一位在即刻上有几千粉丝的博主,无意中发现了我的网站,还公开推荐了我

那一瞬间,流量哗一下就涌了进来,更重要的是,开始有人直接问我:你有什么付费产品吗?

说实话,我当时慌得一批,那种感觉,就像你一直在靶场打靶,突然被推上了真战场

我又跑去求助前辈,他回了我几个字,简单粗暴:单次咨询,299 元。

他点醒了我:别想那么复杂,先把第一步迈出去,赚到钱。把流程跑通,前期赚多赚少无所谓

我茅塞顿开。于是,再有人问,我不再支支吾吾,而是直接、自信地说:“单次咨询,299 元。”

很快,我就成交了第一单,钱虽然不多,但它帮我跑通了从流量到信任,再从咨询到付费的最小闭环,这给了我巨大的信心。

第四步:我不能只当个工具人。

我的小工具越来越多,但我发现一个新问题:做这玩意儿的人也越来越多了,这个领域变得非常卷,我最开始靠着 100 多个工具建立的优势,正在快速消失。

我意识到,我不能只停留在做工具上,我必须向创造商业价值转型。

于是,我开始了第二次转型:AI 编程接单。我把大部分精力,都花在了接真实的商业项目上

我混迹在淘宝、闲鱼、小红书这些地方,不管啥单子都接,目的不是为了赚钱,而是为了:

了解市场: 搞清楚现在市场上到底需要啥,哪些活儿客户愿意给大钱。

积累案例: 把每个单子都当成一个能拿出去吹的案例。

锻炼综合能力: 接单不只是写代码,还考验你跟人沟通、报价、管项目、交活儿这一整套能力。

在此期间,我得出一个血泪教训:主动去二手平台接单,远不如靠个人IP吸引直接客户。

前者利润微薄,大头都被中介拿走;而后者不仅利润高,沟通起来也高效省心。

这个教训,让我下定决心,后面必须自己搞个人 IP,自己做流量渠道

我不能再当一个只会写代码的工具人,我得开始琢磨怎么布局我的生意,怎么当一个真正的操盘手。

第五步:把踩过的坑,变成别人的路。

当我在接单过程中攒了一大堆案例和经验后,我发现,这些东西本身就是最好的教材。

我踩过的坑、我总结的报价技巧、我打磨出的项目流程,对于那些还在门外瞎转悠的新手来说,简直是无价之宝。

从一个迷茫的模仿者,到自信的赚钱人,再到如今的赋能者。这时我才发现,自己已经不知不觉地打造出了一个完美的赚钱飞轮:

通过做项目积累案例和经验,然后分享这些案例去吸引流量和信任,从而接到更高价值的订单,或是把经验包装成课程。在这个教学相长的过程中,自己的能力也越来越强,又能支撑我去做更牛的项目。

这是一个能持续转下去,越转越大的正向循环,回头看这条路,每一步都挺难的,但每一步都算数。

我现在不为未来焦虑了,我知道,只要我坚持实战、复盘、分享、赋能这个循环,就一定能在AI变革的浪潮中,稳稳地站住脚跟。

04

开始变现接到第一个四位数单子

如果说,我玩命做那124 个工具是给我自己打地基,那么后面接到的商业订单,就是这栋楼的封顶时刻。

它清清楚楚地证明了,我搞个人 IP 这条路,是走得通的。

下面,我就拿一个 4500 块的单子来当麻雀,给你解剖一下,原原本本地告诉你,我是怎么把之前攒下的那点儿信任和名气,变成一份实实在在的合同的。

这个故事里的所有细节,都来自我跟客户真实的聊天记录。

这个单子是怎么来的?高质量圈子的朋友推荐。

这个单子不是我在淘宝、闲鱼上找的,而是来自付费社群,你看,这就是高质量圈子的价值,能给你带来信得过的客户。

需求是咋从飞书文档变成独立网页的?

最开始,客户的需求特别简单,就是想做一个能生成 4 种不同风格短视频文案的 AI 工具。

因为她之前看到小红书上有博主用飞书文档实现了类似的效果,所以她最初的想法,也是让我交付一个飞书文档。

这是一个关键点。我多问了一句,才知道客户的核心目的是要把这个工具给她的学员使用。我立刻意识到,直接交个飞书文档,后面肯定有大坑。

我: 因为飞书的限制,会使用私人的 Coze 密钥,如果交给学员配置的话,会存在泄露的风险(因为调用 Coze 的工作流会有费用的消耗)。

我没有光说不行,而是立刻给了她一个更好的方案:

我: 若是给学员使用的话呀,可以在 Coze 搭建一个可视化界面,或者是使用 AI 编程做一个网页(支持学员登录)。AI 编程做出一个网页,会更加美观,文案效果跟小红书一样的。同时把链接发给用户即可。

经过来回沟通,我们终于达成共识:为了方便她学员使用,也为了安全和以后升级,我们把方案从飞书文档,升级成了独立网页应用

这里有一个关键心得: 不要只做一个被动执行的开发者,要主动成为客户的顾问

多问一句“您用这个主要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?”,深挖他背后的商业目的,你才能给出真正有价值的方案,而这恰恰是你提升项目价值和报价的底气所在。

价格是怎么从 4000 涨到 4500 的?

方案一升级,工作量也跟着上来了,我肯定得重新报价。

我: 因为功能上比之前的飞书文档多了会员功能,可能价格上也会贵一些,4500 元,不知道是否能接受?

我把涨价的理由说得很清楚——增加了会员功能,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新增工作量,也是对客户更有价值的功能

客户在理解了网页方案的好处之后,特别爽快地就答应了。

没签合同,这事儿靠谱吗?

有意思的是,关于要不要签合同,我俩都觉得,既然是朋友介绍的,口头约定就行。

我想分享一个心得: 这种君子协议能够成立,有两个基本前提:一是基于圈子好友推荐带来的高度信任,二是在项目开始前有了一份双方都认可的、清晰的书面需求。 这份需求文档,就是我们之间最好的“软合同”。

当晚,我根据聊天内容,整理了一份飞书文档发给客户。客户又在上面做了非常细致的修改和补充,最终搞出了一份完美的验收单

这份清晰的需求文档确认后,我们敲定了付款方式:客户先转 20%的定金,项目验收后再付尾款。项目正式启动。

05

我的私藏干货

下面这些经验,都是我用真金白银和通宵的夜晚换来的,希望能帮你捅破从0到1那层窗户纸。

干货一:如何引流并打造个人品牌。

打造个人IP,第一步是选对主战场。我的经验是,不同平台玩法不同:

小红书是视觉化的,适合发一些AI作图、AI生成视频这类酷炫成果,容易火,但引流管得严。

闲鱼更像个集市,可以直接挂出程序定制、代码修改的服务,适合新手接点小活儿练手。

知乎、掘金这类技术社区,是打造专家人设最好的地方,需要你输出有深度的干货,吸引来的客户质量会非常高。

选好平台后,内容创作是关键。以小红书为例,我总结的套路是:封面要用统一的风格;标题一定要勾人。

多用“普通人也能学会”、“我用AI帮我打工”这类句式;最后,内容节奏上,先说用户痛点,再给解决方案,接着展示成果,最后自然地引导关注。

干货二:商务谈判,让你的价值最大化。

当客户找来时,快速判断对方的真实意向至关重要。真正想合作的客户,会直接问“这个功能能做吗?”、“要多久?”

而那些一上来就问“怎么收费?”、“能便宜点吗?”的,大概率只是在比价。

报价时,不要太死板。我总结了两个小技巧:

锚定报价法: 先报一个略高的价格,再适时给予一个小优惠,让对方感觉占了便宜。

套餐选择法: 提供一个800的基础版,一个1200的专业版(界面更好看,还带视频教程),多数人会倾向于选择更完整的方案。

付款方式上,一定要主动提出分阶段付款,这既是保障自己,也是给客户安全感。

干货三:漂亮交付,让客户成为你的回头客。

接到单子只是开始,漂亮的交付才能让你赢得口碑。

开工要有仪式感: 正式地告诉客户“老板,订单收到,谢谢信任!我这就开干,预计周三晚上10点前,给您发第一个预览版。”

主动汇报进度: 比如晚上发一条“老板晚上好,今天数据抓取模块已经搞定,很顺利。”这能给客户巨大的安全感。

优雅处理加需求: 先肯定“这个想法太棒了!”,再隔离“这个功能不在咱们一开始说的范围里,我可以单独给您评估一下工期和费用。您看要不咱们等第一版顺利上线后,再启动这个升级计划?”

一定要超预期交付: 除了代码,我还会附上一份图文并茂的《使用说明》和部署视频。更关键的是,我会多做一步,附上一份《产品升级建议书》,为下一单埋下最好的钩子。

06

这条路你也能走通

你可能觉得,我接到 7000 块的单子,是运气好。但我想告诉你,这背后的逻辑,对每一个普通人来说,都是完全可以复制的。

第一步:别瞎想了,先动手做出东西来。

这一切的起点,不是人脉,不是技巧,而是作品。在我决定 all in AI 编程后,我最大的问题就是:没人知道我是谁,更没人信我能干啥。

于是,我用了最笨的办法——用 24 天搭了 124 个小工具。你不需要像我这么疯,但你必须开始创造。

第二步:把你做的过程分享出来。

一个作品,如果只在你电脑里,那它就是个死项目。但如果你把创造它的过程分享出来,它就开始活了,也开始帮你搞个人 IP 了。

当你持续分享时,大家记住的就不再只是一个冷冰冰的工具,而是那个坚持每天做工具、执行力很强的你。

第三步:让信任发酵,让机会主动来找你。

当你有了作品墙,又通过分享塑造了个人 IP,一个神奇的转变就发生了:信任开始在你看不到的地方发酵。

我那个 4500 块的订单,客户来找我之前,就已经看过了我的作品集。所以,我们第一次对话,直接跳过了所有“你行不行?”的质疑,进入了“我们该怎么做?”的阶段。

第四步:顺势成交,从码农变成顾问。

当一个客户带着信任来找你时,成交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。因为信任,他愿意听你的专业建议;因为信任,他愿意为更好的方案付更多的钱。

我不再是一个被动接需求的开发者,而是一个主动为客户创造价值的顾问,所以,这个过程的核心并非偶然,而是一条清晰可见的路径。

先用过硬的作品证明你的能力,再通过持续的分享塑造个人IP,接着让IP为你吸引来信任,最终凭借这份信任完成高价值的成交。

这条路,我一步步走过来了,相信你也可以。

作者 | 深圳小王子 | 主编 | 柳七


广告】全网项目交流群
扫码进QQ群,获取最新项目资讯

文档于: 2025-07-18 16:22 修改

标签:

发布评论 条评论)

  • Refresh code

评论列表

2025-07-18

24天开发100+工具7天变现四位数,他是怎么做到的...

2025-07-18

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中,信息更迭以及AI工具变化的特别快,本文作者@深圳小王子从迷茫内耗到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最后成功抓住机遇,一周内就谈下了一个四位数的大单,也许相比更优秀的大佬来...